©范冰冰塔可夫斯基研习01. 1)自然主义表现手法或许反而无法反映生活的真实, 更接近生活本质的是诗的逻辑. 2)假如精神根基坚实,那么就无足惧怕在表现手法上享有更大的自由. 3)好的行为和风景环境设置总能引发特定的回忆和诗意的联想,哪怕作者的感受再主观,也能唤起观众的某种共情. e.g.白桦林中行走般的主观视角;第三个梦境:负片效果下的树林,大雨,卡车上的男孩女孩,撒落的苹果,沙滩上食果子的马儿……女孩的脸以不同神情重复出现3次;水淹的树林,照明弹时而擦破黑夜,小艇在水面荡开波纹;“在场外”的结局:主人公的死亡并非直接显示,只以一张照片(罗兰巴特的“刺点”瞬间闪现)、行刑室残状来描绘,而后切向最后一个梦境——明亮海滩上的自由奔跑,是本应拥有却已消逝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