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图”碑拓片(南宋)
《水运仪象台图》采自《新仪象法要》(北宋)
宋人在观测恒星的同时,对新星和超新星的观测,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人们所熟识的便是至和元年(1054年)对天关客星的观测。关于这次观测,《宋会要辑稿》中有记载:“嘉祐元年三月,司天监言:客星没,客去之兆也。初,至和元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后世天文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对此成就已取得共识,承认天关客星附近的蟹状星云就是1054年爆发的超新星遗迹。宋人的观测成果,可以视为这次超新星爆发的原始记录,为蟹状星云及中子星等重大的天文学理论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资料。
(二)天文仪器的进步
宋代的天文学家是极富创造性的,他们在总结前人天文学成就的基础上,将我国传统的天文仪器诸如漏壶、圭表、浑仪、浑象等发展到最高峰。
浑仪(模型)(北宋)
关于漏壶的改进,最具成就的要数燕肃。他在天圣九年(1031年)发明了莲花漏法,在漏壶中第一次采用漫流系统。何谓漫流系统?即在漏壶的上部开孔,使多余的水由孔中流出,以保持漏壶有恒定的水位。这一改进消除了漏壶水位的变化对水流量的影响,提高了漏壶计量时间的准确性,这在漏壶发展史上是一次重大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