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文学选本是出于欣赏或研究的目的,它们对文学作品经典性的形成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诗经》是春秋时代编辑而成的诗歌总集,《楚辞》编辑于汉代,此后,历代皆有诗歌总集和选本问世。散文编纂的历史也同样古老,先秦时期,《尚书》《春秋》及策士文献等就已经被收集和传播,尤其是策士文献,是供揣摩和模仿用的。及至南朝梁昭明太子编纂《文选》,其标准是“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有意以内容和形式的美感区别于经史著作,是文学性很强的选本。《文选》之后,历代皆有各种形式、各种标准的文学选本。这些选本虽然取舍尺度和趣味并不相同,对具体作品的看法也见仁见智,但它们在确认作品价值方面,有着更高的专业水平,也有着更为持久的影响力。一个好的选本,所反映出来的观点和倾向应该有着相当的代表性,它是某个历史时期、某些受众群体、某种美学观念的共同抉择。口头传播也能为文学作品赢得广泛的声誉,尤其是那些雅俗共赏的作品。《集异记》载,唐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于旗亭饮酒,遇伶人会宴唱曲,三人云:“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结果,王昌龄以数多、王之涣以质优取胜。又北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载:“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言其传广也。”可见,王昌龄、柳永的作品,首先就是在市井的口头传播中获得声誉的。
相关影视:泰国电影复仇咒语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