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蹲守拍摄的第一周,我比较紧张,因为不清楚孩子们每天在上课和下课中度过的规律性日程中是不是有故事,所以不敢放掉任何细节,所幸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不同个性的孩子,在融入集体的过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情况发生,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又是这个群体与其他年龄层群体不一样的一面。
刚入学,郭雨晴的“生存”能力很强。课间,她笑呵呵地去讲台拿杯子,给老师倒水;她喜欢折纸,会把前一晚在家折好的各色莲花带到学校送给老师和同学们;每天早上我们摄制组一到,她就蹦蹦跳跳地跑来和镜头打招呼。
开学初,老师时常提醒同学们整理课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并不是郭雨晴的强项。有一次老师检查时,发现郭雨晴的抽屉有些凌乱,但这时摄制组正在不远处跟拍另一位同学,等我们拍完后将镜头对准郭雨晴同学的抽屉时,里面已经焕然一新,被她收纳得井井有条了。一个人生存能力的高低,不光看他如何融入群体,还要看他在遇到困境时如何化解。
节目播出后,网友们纷纷回忆过去自己上学时的一幕幕。印象中比较深刻的留言说:“我觉得用‘焦虑’这个词有点儿严重。黏家长的小孩儿第一次离开家长,不理解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要干什么、要待多久,他哭闹很正常。”还有人告诉我:“孩子们有时候比我们想象中更好。不只是外观上的软糯可爱,更是内心的大无畏。”看完我内心感动且知足,因为观众看到了故事的底色。他们不光自己体会到了,并希望告诉大家:人的一生是漫长的,而童年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孩子们不光自己无忧无虑,还带给身边的人甚至是荧屏前的你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