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汝辞家去,身违心不违。
有如别良友,独念少寒衣。
病榻茶烟细,春宵花气微。
邮亭宿何处,梦也到庭帏。
真个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自己病得有气无力了,还寝食难安惦念在外工作的儿子穿得暖不暖,不知道儿子此时宿在何处,能否梦到父亲病中写诗给他。
吴敬梓时时以诗为伴,不管去哪里,几乎都与诗同行。
乾隆三年(1738),夏天南京奇热,已搬住市郊的吴家也热如蒸锅,旧病新发的吴敬梓不得不寻到山谷林中的正觉庵避暑,写信给仍只身在外的儿子吴烺,让他回来同住:“呼儿移卧具,来就老尊宿”(见吴敬梓当时写下的《夏日读书正觉庵示儿烺》诗)。传主在寂寞古庵中时常忆及半生坎坷,不免又嗟怨连连,直到入秋,情绪和旧症不得好转,重时以至于双眼昏昏,书都看不成。
他家屋里的陈设极简陋,除床榻和案牍,几无别物。家里缺少柜子,以至于所有的杂物都得摆放在明面上,连妻子叶惠儿身上的隐饰物也无奈地摆在明处。墙壁上挂不得字画,好友赠与的字画那么多,可就是没办法挂出来。一是屋里总不断虫子在墙上爬行,差不多字画就是它们的食物;二是屋里的油灯,用的油都是烟雾很大的粗油,不出几日,字画就会被熏得黑黑如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