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里,最讲究的莫过于“诚信”二字。信为“五常”之一,是诚实不欺、遵守诺言的品德,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南怀瑾有一句著名的话,“人无信不立”。他的一生也是践行诚信的一生。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要求。一个人如果做到了诚信,就会公正不偏,无私无畏;对国家、对民族、对事业忠心耿耿;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就能为人诚恳、待人诚实,反之,就会陷入虚情假意、邪恶奸诈的泥潭。因此,诚实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待人的最基本的品德。
北魏的崔浩和中书侍郎高允两个人就遭遇过生死考验。作为司徒,他们奉命撰写北魏的国史——《国书》。
《国书》写好以后,被镌刻在首都平城南郊十字路口的石碑上。崔浩和高允两人依据实录作史的精神,对北魏早期的历史多秉笔直书,这让当权的一些官吏极为不满。他们跑去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进谗言,说这俩史官不好,不管好坏都写出来了,这不是影响贵族形象么?
拓跋焘听后很是气愤,就下令逮捕了司徒崔浩,接下来就要逮捕中书侍郎高允。偏偏太武帝的儿子,就是当时的太子拓跋晃,曾经跟高允念过书,他知道这件事情以后,想保护自己的老师,就把高允请到东宫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拓跋晃和高允一起进宫朝见。二人来到宫门前,太子对高允说:“我们进去见皇上,我自会引导你怎么做。一旦皇上问什么话,你只管按照我的话去说。”高允问为何如此安排,太子也不回答只说进去便知。